第十四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西湖论“健” 科技与产业结盟成就我国益生菌行业磅礴气势
新闻来源: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浏览人次:0

第十四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西湖论“健”

科技与产业结盟成就我国益生菌行业磅礴气势

14年前,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首届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上,时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潘蓓蕾分析指出,备受世界各国欢迎、在中国却发展缓慢的乳酸菌乳饮料行业,有可能迅速崛起,并成为大众消费者的日常性健康饮品。2004年,我国乳酸菌饮料生产企业达到150多家,总产量为48.2万吨,比2003年增长了148%。14年后,在转型、创新与“健康中国2030”浪潮的共同推动下,益生菌产业以其健康的基因、强大的科技背景,积淀成为食品工业健康转型的重要支撑。在国家“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下,具健康功能的益生菌市场规模快速扩大,至2018年在我国已形成近千亿元的产业及庞大的市场。

5月22—24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浙江省食品学会、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十四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浙江杭州西子湖畔举办。此次会议以“科技创新对接健康需求”为主题,来自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国家市场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浙江省科技厅等国家相关部门领导参加本次大会,近600名来自高校及行业的代表参会,重点在标准法规、安全与健康评价等热点问题上开启一场益生菌领域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创新的盛会。伊利、养乐多、杜邦、味全、蒙牛、科拓恒通、一然等多家企业悉数参会。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连续举办十三届的“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是我国益生菌领域最早诞生的国际性权威交流平台,不仅全程参与并为我国益生菌标准法规的逐步完善服务,更是见证了益生菌行业“星星之火”燎原全球的磅礴气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邵薇代表主办方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对益生菌研究逐渐从功效转向其作用机理,使益生菌与人体健康的研究体系更加完善、扎实。科技界坚实的研究成果推动着全球益生菌行业的健康发展,益生菌行业创新在加速,多元化的产品扩大了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成为食品工业中增速最快的营养健康产业之一。

益生菌行业的磅礴气势源于科技与产业之融合

“食品行业的健康转型,是大趋势,企业应顺势而为。科技与产业的结盟,将使面临重大转型的中国食品行业和企业。夯实科学的基石,走更远的路。使拥有强大实力和积累的中国食品科技界,在为企业和行业破解中国食品工业重大科研问题的同时,形成与产业的有效对接,让科技转化为价值。”在近日于上海举办的2019年“中国品牌日”活动——2019年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食品行业分论坛活动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的这一观点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孟素荷以目前最火的益生菌行业为例,分析了科技与产业结合的四种方式。

孟素荷表示,一是科学基础的研究。中国乳酸菌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全国学术界诸多专家团队对益生菌功能研究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企业与合作进行基础研究,以形成对产品的理论支撑。二是消费者教育的合作。实践证明,企业既是科普的生力军,也是推进消费者教育的最大受益者。三是标准法规的制修订与产品的健康评价。从2010年,《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卫办监督发〔2010〕65号),到 2019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菌种安全性评价程序》,有关乳酸菌类产品的标准制定,均由CIFST参与完成,用标准净化了行业的生态环境。四是风险交流时发声——以科技界“学术共识”的第三方立场参与风险交流。

科技界与产业界形成对益生菌的科学共识

2018年,在国外刊物上发表的有关益生菌健康评价的学术论文,曾引发国内外媒体及行业的巨大震荡,并由此产生了对益生菌的安全性、功效性、产品质量的质疑,引发消费者高度关注。为了让公众了解益生菌的科学真相,包括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内的多个权威组织,曾对以上问题进行解读,科技界迅速集结并达成共识及时回应了公众心中疑虑和困惑。本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上的一大亮点是——为夯实产业发展的科学基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组织科技界与产业界,形成了对益生菌的科学共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邵薇,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江南大学副校长陈卫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副理事长、亚洲乳酸菌学会联盟副主席何国庆教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杨瑞馥研究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任发政教授上台,共同宣读《益生菌科学共识》。《益生菌科学共识》的主要观点如下:

足够数量、活菌状态和有益健康功能为益生菌的核心特征;益生菌的健康功能应建立在科学严谨的临床试验评价和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人类对益生菌功效的探索是一个长期、严谨、科学的过程;益生菌的安全性已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可;益生菌功效的发挥具有菌株和人群特异性;益生菌产业化应用需要经过科学严谨的流程验证;加强公众科普教育,科学合理消费益生菌相关产品。

进一步加强益生菌类产品科学监管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处长宛超在致辞中对支持益生菌行业发展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表示感谢。他谈到,正是有了大家的共同参与,才能在科学与管理方面找到行业发展的契合点,制定适合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宛超表示,在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已明确,推进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双轨运行。在益生菌行业,要关注的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如何规范加强注册环节益生菌产品的安全和有效性审查;另一方面,如何实现益生菌产品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而这离不开两大核心要素,一是明确定义益生菌产品。通过制度法规建设对益生菌有一个清晰的限定,以规范市场,从而让消费者更加清晰、理性地认知这一产业的发展。二是在安全和功效方面,要朝着以菌株为依托的发展水平努力,研究菌株的安全性和功效性,这也是下一步发展的整体方向。他希望,无论政府、行业组织、还是企业、科研机构,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推进保健食品与益生菌产品注册备案双轨制运行,共同促进行业的有序发展。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邵薇在致辞中表示,益生菌及其相关产业年均近20%的增速与近千亿市场规模的背后,离不开科学家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也离不开那些有责任有担当,不断追逐创新的优秀企业家的执着和努力。同时,邵薇提醒,在益生菌产业成为炙手可热的“朝阳产业”并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冷静面对行业快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为此,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持之以恒地夯实益生菌的科学基础。与国外菌株相比,国产菌株在安全性与功能性方面的研究仍然有着较大差距,这一情况从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研究课题中“可见一斑”。与国外菌株高水平研究成果与扎实的临床研究数据相比,我们仍有很长的一段挺长的路要走,虽然这与益生菌行业在我国起步晚、研究基础薄弱等方面原因有关,但这不应成为我们满足当下、止步不前的理由,益生菌功效的探索是一个长期、严谨、科学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所以,未来对益生菌研究需要保持定力,切忌将益生菌科技空心化。二是益生菌法规标准体系建设需与行业创新发展协调。持续推进法规标准制修订、完善我国益生菌法规标准体系,不仅是政府部门的工作,更需要我们的科技界与产业界予以强有力的支持。“做足功课”,让法规标准体系成为行业创新发展的保障,而不是“屏障”。三是益生菌类产品宣传需要严格规范。益生菌行业在分享快速增值形成的蛋糕的同时,更应该承担严守道德门槛,加强公众科普,让消费者理性认知益生菌科学知识的行业责任与使命,鼓励消费者理性选择益生菌产品,共同营造良好的行业生态环境。

聚焦法规、健康评价、功能解析等五大方面

据了解,第十四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聚焦以下五大方面。

焦点1 中国益生菌标准法规新动向

近年来,益生菌行业在标准法规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尤其在益生菌保健食品的法规建设上,国家监管机构明确了益生菌保健食品的定位,积极推进注册与备案双轨制建设。近期公开征求意见的《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征求意见稿)》受到各方关注,新修订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益生菌定义,并将益生菌安全性与功效性审查聚焦于菌株,逐渐与国际接轨。同时,随着备受关注的9种益生菌与7种益生元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研究的范畴,国家有关部门正在以坚实的科学研究为基础,努力实现益生菌保健食品的标准化管理。伴随着《保健食品用菌种致病性评价程序(征求意见稿)》《保健食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征求意见稿)》《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检验(修订)》等相关配套技术、标准体系的逐步就位,益生菌行业的科学根基将逐渐筑牢,激发行业更大的创新活力。

本次大会聚焦益生菌行业标准法规建设这一热点话题,邀请国际益生菌协会主席George Paraskevakos就全球监管格局下的益生菌类产业法规标准新挑战展开报告。同时大会还邀请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李凤琴主任就目前我国保健食品原料(益生菌、益生元)的备案管理研究作大会报告。

焦点2 益生菌菌种安全与健康评价工作启动推进

为了保护中国益生菌行业健康发展,筑牢安全根基,2018年国家卫健委正式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菌种安全性评价程序》列入年度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以规范行业健康发展,目前该项工作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参与下已经启动推进并引发行业的高度关注。为此,本次大会以益生菌的安全性作为大会的一项重要议题,汇总国内外益生菌的安全性研究成果,形成科技与行业的共识,为标准的制定提供更充足的科学依据。

焦点3 益生菌与宿主健康的前沿探索

益生菌、肠道菌群与宿主健康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科技界研究的热点。益生菌在肠道的定植性、促进肠道的有益菌、保护肠道屏障等最新研究成果使益生菌发挥功效作用的机制及通路更加明晰,益生菌、肠道菌群结构与宿主代谢等整个研究链上的科学问题正在同步破解,让我们能从新的角度,更加全面地认识人体的生态系统与健康、疾病的关系。大会上,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李明定教授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就“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做大会主旨发言。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认识到膳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的重要因素,其中营养因子如益生元、植物化学物、微量元素等,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而发挥益生功能,为此,江南大学副校长陈卫教授就“膳食与菌群:人体健康调控新靶标”话题做大会报告。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杨瑞馥研究员围绕“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对下一代益生菌研究方向的启示”向参会代表分享他的观点。

焦点4 益生菌的功能解析与临床实践

菌种的益生功能挖掘和评价,一直是科技界与产业界研究的重点。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新功能逐渐被发掘,这些都离不开成熟、准确、高通量的功能评价模型。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学、高仿真动态智能人体消化模拟体系等新技术与新方法的融入,为益生菌新功效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维度和途径。大会特别设置了益生菌与新技术的融合创新专题,围绕近年来益生菌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讨论。同时,益生菌研究需要结合临床实践也逐渐成为行业的共识,临床试验也成为近年来益生菌功效研究的重要趋势,如何将临床参数评估和肠道菌群研究手段相结合,使标准化的临床研究数据让疾病的“治”或“防”效果更加明确成为行业关注的新焦点,为此大会邀请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沈通一从临床的角度探讨便秘微生态治疗的新思考。养乐多本社中央研究所酒井隆史介绍了“干酪乳杆菌代田株对健康管理的新挑战”最新研究结果。来自伊利创新中心益生菌研究中心洪维炼主任介绍了乳双歧杆菌BL-99与肠道健康的最新研究进展。此外,来自深圳市人体共生微生物检测与干预工程实验室主任肖亮就人体多部位共生微生物研究及新型益生菌应用转化与参会代表进行分享,探讨其最新研究动态。

焦点5 益生菌多元化延伸加速行业创新发展

从全球看,与食品相关的益生菌产品主要包括发酵乳制品、饮料、保健食品、糖果零食四大类,在我国益生菌产业经历10多年的快速发展,多元化趋势逐渐形成。根据相关统计报告显示,近年来,植物基益生菌发酵产品正在进入主流消费领域,越来越多针对植物蛋白发酵的菌种大规模开发并产业化应用,植物源益生菌产品的开发成为行业关注的新的创新趋势。本次会议聚焦益生菌创新发展的新动向。益生菌的多元化和菌株的本土化一直是我国必须解决的产业发展瓶颈,并受到行业的极大关注,本次大会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张兰威就乳酸菌优良特性及其高活性制品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进行大会报告。尼尔森相关专家分享酸奶零售市场概览,来自杜邦营养与生物科技首席应用专家Anders Henrikson将以稳定性和功效性推动益生菌应用新发展为题做分享,味全中央研究所基础研究中心总监徐志安将分享益生菌与超级谷物的结合的创新应用实践。

毋庸置疑,杭州作为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集聚地,有力加速了传统行业的提升,此次大会还邀请阿里巴巴天猫大快消食品乳饮类目总监袁明祥,分享如何通过互联网助力益生菌在乳制品产业链的发展。

本次大会设置益生菌与宿主健康、益生菌功能解析、益生菌、益生元新技术与产业化应用三大专题,重点就行业关注的话题展开充分深入的探讨。值得一提的是,益生菌公众科普一直以来都是会议的重要环节,时隔1年,“消费者课堂”再度回归。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研讨会上,征集的学术与产业论文摘要数量和水平增速明显,反映出我国益生功产业行业背后强大的科技力量。

今年是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举办的第14个年头,14年初心未变、一路向前,致力于益生菌产业的创新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助力,相信随着个性化精准干预型益生菌研究等更多成果的逐渐落地,益生菌也必将成为未来智慧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Start at 2015-10-19 10:30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