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力提高国产油料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国油脂供给安全的根本和基础,木本油料作物适应山区条件,不与粮食和草本油料作物争地,既是优化国土资源配置、提高油脂自给率、维护我国粮油安全的最优解,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
山桐子适应性强,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17个省区都有种植。山桐子常被称为“树上油库”,盛产期单株鲜果产量可达50-100kg,整果含油量为20%,按每亩50株计,每亩地可产油达450-900kg,接近于棕榈的产量,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山桐子的果肉和种子都可榨油,油中富含亚油酸、油酸、棕榈油酸、生育酚和甾醇等营养物质,在我国有悠久食用历史,是一款安全营养的食用油,具备食用油资源挖掘潜力。
山桐子油加工技术多为传统工艺,其提取方法包括压榨法、水酶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山桐子油毛油呈苦味,且酸价高,色泽深,必须很好精炼后才能食用,精炼工序包括脱胶、脱酸、脱色和脱臭。
山桐子油虽潜力巨大,但仍面临诸多发展难题。
1、我国山桐子资源野生资源分布广泛但分散,人工种植面积小、面临良种选育滞后、最佳采摘期不明确,营养价值挖掘不足的困境。
2、山桐子采摘后及时灭酶控制酸价的技术、山桐子果实的储藏及预处理技术、山桐子的适宜制炼油技术及配套装备均存在瓶颈。
3、山桐子产业起步晚、资源分散、重视程度不足,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全国范围内,山桐子油在食用油市场中占比小,且没有形成品牌,不利于产品在市场流通。山桐子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不高,这严重制约了山桐子产业的发展。
为此提出如下产业发展对策:
1、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大力发展山桐子种植
加快山桐子雌雄花的发育机理及雌性株幼苗期鉴定技术攻关,研究不同种源苗木生长规律,缩短苗期生长年限,加强无性繁殖技术研究,提高苗木成活率。加大保障性苗圃建设力度,谋划建设山桐子种质资源基因库和组培繁育中心,确保山桐子苗木供应。收集国内不同区域山桐子品种,加强不同品种、不同采收季节果实含油量研究,开展分期采收,提高果实出油率和利用率。
加大适宜山地山桐子种植,增加山桐子种植面积,争取在3-5年时间内在贵州、四川、湖北、安徽等适宜种植山桐子的区域分别形成百万亩的种植规模,以满足山桐子油规模化加工的需求。
2、开发关键加工技术及装备,突破技术瓶颈
针对山桐子在采摘、储藏、预处理、制油和精炼方面存在的技术瓶颈,开发机械化采摘、脱粒的装备,小型山桐子果油制取技术及装备以用于采摘后的及时制油,开发山桐子制取果油后残渣的干燥、储藏技术,山桐子果渣、山桐子果籽的高效制油技术以实现山桐子油的全部提取,开发山桐子毛油适度精炼技术,解决色深、味苦等难题。开发山桐子油加工副产物的饲料化和食品化利用技术,提高副产品综合利用度,形成全值化开发利用。
3、完善扶持政策,构建产业链条
针对山桐子产业短板,拟定产业项目清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利益共同体。组建各级林业投资发展公司,对接金融资本,做大做强一批林业龙头企业。用好林业贴息贷款补助资金,谋划产业链综合项目,加大林业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吸引企业、资本、人才参与山桐子产业发展。加快生物肥料、医药产品等加工与品牌营销,推进山桐子产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山桐子产业园区、康养综合体等产业集群,融合社会资源,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加快实施山桐子产品品牌建设,开展生态标志产品认定、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评定,建立产品线上、线下交易体系和产品交易中心,推进山桐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原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_RBvYn4HuMCzvunjCxoWSw_ywZnl_ljYsgKithbVzzv1e4fGoDbjhhL8L2T5XEJszfmlDJ5mxjUw2knl10wLv692OQ8-aOeOQsvWYnN7cejzmjY76P7tAFRxw6orMyNT_fm5OjfyrCkk7mAoWLTEmJ5HIjCeBB_JS--VtsOIOGQrE5HjWCVxJd2SHc1U2gsuXfn-7Obz2Q0=&uniplatform=NZK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