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信息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年报(2022年)
2023-05-18 新闻来源: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浏览人次:0

一、学会工作概述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食品工业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以下简称“学会”)坚定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学术引领、产学融合、战略咨询、科学普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有效支撑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在学会注册的个人会员2090人,团体会员单位188家。本年度经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审批,完成2个分支机构的换届工作,新成立分支机构1个、工作委员会1个。

主要工作和成果:

1.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科技界思想政治引领。2022年,学会党委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会党委、理事会、学会办事机构三个层面掀起学习热潮。学会充分发挥功能型党委作用,定期召开党委会,统一思想认识,集中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推动学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并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 完善组织工作体系,为学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学会在党委的领导下,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前置审议、会议决定的原则,做到依章依规办会。并通过党委会、理事长办公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会议等工作流程,决策学会重大事项。2022年,学会召开理事长办公会议2次,理事会会议1次,常务理事会会议2次,监事会会议2次。

3. 深化决策咨询,加大政策支撑的话语权。学会首次深度参与“两会”提案准备工作,通过食品领域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提交4份提案;学会持续第9年承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抽检司“食品安全风险解析”“食品安全消费提示”以及“食品安全消费提示科普动漫”等项目;学会连续第九年作为牵头单位编写并出版《食品工业发展报告》(2021年度);学会首次承接中国科协“全国学会智库建设实践研究项目”;学会获批“中国科协2022年决策咨询专家团队建设试点单位”,成立学会食品保障战略、食品科技创新、食品营养与安全决策咨询专家团队;学会承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调研项目,研究构建“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株数据库”;承接卫健委“国内外可食用菌种管理对比研究”“加工食品游离糖含量本底调查及摄入量再评估”等项目。

4. 强化学术引领,铸牢产业发展根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首次以线上形式召开,截至会议结束,全网累计观看量520万人次;学会面向国内食品类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等,广泛开展食品行业科技进展征集活动,并在第十九届年会期间发布“2022年度中国食品科技十大进展”;学会第十九届年会在线上成功召开,截至会议结束,全网累计观看量超430万人次;发布益生菌“量效关系”、后生元科学综述两大学术成果,发布《乳品与儿童营养共识》(详细版)专著;发布“乳脂肪球膜及其配料的科学共识”“植物基食品的科学共识”“母乳科学与婴幼儿配方食品制造技术六大研究热点”“赤藓糖醇的科学共识”等4个科学共识;发布《食品营养与健康白皮书(冬奥篇)》《食品工业食品安全知识需求调研报告》《食品安全最佳实践白皮书(2021-2022年)》《中国谷物早餐白皮书(2021年)》等4本科技白皮书;发布“2021-2022年中国方便食品行业科技进展与创新趋势”。学会承接中国科协“2022年度分领域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负责牵头组织实施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分级目录认定及发布工作。

5. 加速科技经济融合,促进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紧扣行业发展热点,继续深耕益生菌、植物基食品、方便食品领域,促进了科企对接,引领了行业发展。组织召开第十七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第二十二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等活动。学会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助力“科创中国”落地实施。学会持续推进2项食品科技基金项目,学会聚焦行业热点,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召开多场专业研讨会,并组织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开展科技成果评价与项目论证工作,助推创新成果有效转化。

6. 优化顶层设计,开拓新时代科普新格局。学会持续第11年举办“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针对2021年食品安全与健康九大热点进行了科学解读,相关信息首次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通讯》中刊登。同时,学会持续第4年与中国科协科普辟谣平台联合发布“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为清朗网络空间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学会在中国科协和国务院食安办的支持下,邀请业界33位专家对《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进行修订,并于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周主场活动开幕式正式发布;学会完成的《益生菌及真菌类保健食品》系列科普视频入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大家谈”优秀科普宣传作品;学会持续第11年承办“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 中国科协主题日活动”,启动学会“食品安全进万家”科普品牌活动;学会积极参与2022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学会开展“食品安全进万家-进餐饮”品牌活动,以肯德基门店的“餐盘纸”为载体,以“保障食品安全  享受舌尖美味”为主题,累计发放1673万;学会与相关单位联手打造“‘益童陪伴’下一代关爱计划”项目。

7. 提升会员服务,精准对接科技工作者需求。经过学会遴选评议,两位青年科学家成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1-2023年度)项目”被托举人推荐人选;经过评审,共有49个项目分获学会科技创新奖一二三等奖,并于学会第十九届年会上举行“云颁奖”;学会设立会士制度,根据学会《会士条例》,2022年授予陈君石等院士专家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士”;学会2名青年科学家——江南大学范大明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毛相朝教授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其中,由学会推荐的范大明教授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成为我国食品领域首个获此殊荣的青年科学家;完成年度食品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和食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工作。

8. 打造国际高端智库,彰显国际影响力。学会携手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共同主办2022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以全媒体融合手段聚合多种传播形式,使科技之声传播更广、触达更深;在第21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上,学会名誉副理事长饶平凡教授获得“杰出贡献奖”并继任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新一届执委会执委;由学会推荐的2位中国科学家李宁和王强被增选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推荐1名青年科学家荣获“青年科学家奖”。

二、组织架构

(一)组织机构

1684403057222968.jpg

(二)领导机构

理事长: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

副理事长:

邵薇(女)、朱蓓薇(女,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清平(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发政(中国工程院院士)、丁钢强、李宁(女)、金征宇、石维忱、谢明勇(中国工程院院士)、路福平

秘书长:陈铮

(三)监事会

监事长:贾志忍

监  事:周光宏、江连洲、王锡昌、王硕

(四)分支机构

工作委员会:

学术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产业创新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食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评审委员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

分会:

儿童食品分会、有机酸分会、酶制剂分会、面制品分会、冷冻与冷藏食品分会、食品添加剂分会、食品装备与智能制造分会、运动营养食品分会、植物基食品分会、特殊食品分会、果蔬加工技术分会、益生菌分会、食品营养与健康分会、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分会、非热加工技术分会、休闲食品加工技术分会、葡萄酒分会、食品真实性与溯源分会、传统酿造食品分会、全谷物分会、预制菜专业委员会

基金管理委员会:

食品科技基金管理委员会

三、党建工作

2022年,学会在党委的领导下,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前置审议、会议决定的原则,做到依章依规办会。本年度按计划召开党委会及监事会。

学会党委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会党委、理事会、学会办事机构三个层面掀起学习热潮。全年组织召开学会党委会4次,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代表、学会党委委员、副理事长谢明勇院士进学会宣讲,并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集中理论学习13次,党委书记、委员开展理论宣讲5次,开展百名科学家讲党课4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意识形态工作制度》由学会七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后施行。以推动学会功能性党委更好地发挥政治引领,扎实推进学会意识形态工作落地落实。

四、学会的主要工作

(一)智库及决策咨询

2022年,学会首次深度参与“两会”提案准备工作,通过食品领域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提交4份提案,提升学会建言政策能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学会持续第9年承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风险解析”“食品安全消费提示”以及“食品安全消费提示科普动漫”等项目。邀请200余位专家撰写50余篇食品安全风险解析和消费提示,创作5部食品安全消费提示科普动漫,为政府部门开展风险交流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典型案例。尤其是“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在学会官微发布会后一周内阅读量达6.5万人次。对保健食品领域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进行科学解读,并制作成动画和漫画,通过直播平台、主流媒体等多渠道传播,全网累计阅读量达400万次。

学会承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1项,立项制定13项团体标准,发布4项团体标准。并针对单位会员提出的多项标准法规咨询予以回复,解决了行业亟需。组织国内外专家,推动食品用香料天然提取物科学管理,促进国内外法规管理的深度对接。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的支持下,学会连续第9年作为牵头单位编写并出版《食品工业发展报告》(2021年度),内容新增“案例篇”,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学会承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调研项目,研究构建“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株数据库”,并为卫健委开展的菌种名单更新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及行业意见。承接卫健委“国内外可食用菌种管理对比研究”“加工食品游离糖含量本底调查及摄入量再评估”等项目,以科学严谨务实的工作为“三新”“三减”在食品工业的落地实施提供有效支撑。

学会首次承接中国科协“全国学会智库建设实践研究项目”,通过打造稳定、专业的高端智库人才队伍和高效的智库工作团队,探索建设中国食品科技智库实施路径。

学会获批“中国科协2022年决策咨询专家团队建设试点单位”。成立学会食品保障战略、食品科技创新、食品营养与安全决策咨询专家团队,由孙宝国、陈坚、谢明勇院士分别担任团队首席专家,以汇智资政、高质量服务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

9-12月,学会面向国内食品类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等,广泛开展食品行业科技进展征集活动。经专家评审,共有11个项目入围“2022年度中国食品科技十大进展”,并在第十九届年会期间进行发布。

1-12月,学会发布益生菌“量效关系”、后生元科学综述两大学术成果,发布《乳品与儿童营养共识》(详细版)专著;发布“乳脂肪球膜及其配料的科学共识”“植物基食品的科学共识”“母乳科学与婴幼儿配方食品制造技术六大研究热点”“赤藓糖醇的科学共识”等4个科学共识;发布《食品营养与健康白皮书(冬奥篇)》《食品工业食品安全知识需求调研报告》《食品安全最佳实践白皮书(2021-2022年)》《中国谷物早餐白皮书(2021年)》等4本科技白皮书;发布“2021-2022年中国方便食品行业科技进展与创新趋势”。以多元化的方式,为食品产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1-12月,学会承接中国科协“2022年度分领域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负责牵头组织实施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分级目录认定及发布工作。遴选入库专家222位,几乎涵盖所有食品相关双一流建设高校和相关科研院所。共征集候选期刊311种(中文刊56种、英文刊255种),涉及35个国家。分级目录将于2023年上半年发布。

(二)学术交流

1. 主要国际学术会议

6月,学会连续第13次携手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共同主办2022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得到中国科协与五大部委及多个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大会邀请到近百位国内外权威专家学者及企业家,特别设置了10大权威报告、8大专题会议、1场企业家高峰对话以及1场培训班等板块。首次采用纯线上+中英双语直播方式,以全媒体融合手段聚合多种传播形式,使科技之声传播更广、触达更深。截至会议结束,全网累计观看量达415万人次。

2. 主要国内学术会议

4月,学会第十八届年会首次以线上形式召开,5位院士、140余位报告人与全国食品科技工作者相聚“云”端,16场“云”论坛从多角度聚焦科技前沿与热点。截至会议结束,全网累计观看量520万人次。

8月,学会在杭州组织召开第十七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来自国内外15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代表参会,通过最具前瞻性的近50个精彩报告及企业交流,强化科技与产业对接。

10月,学会在大连召开首届中国预制菜产业科技创新大会,通过“特邀报告+主题报告+参观调研”等丰富内容,助推我国预制菜产业的科技创新,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11月,学会在线上召开第二届植物基食品创新发展论坛,会议聚焦当前我国植物基食品产业发展中的科学问题与产业瓶颈。截至研讨会结束,全网累计观看量达331万人次。

12月,学会第十九届年会在线上成功召开,6位院士、150余位报告人与食品科技领域专家学者共聚“云”端,通过3大权威报告、19场分专题,共享科研成果,共议前沿问题,共谋发展路径。截至会议结束,全网累计观看量超430万人次。

12月,学会在线上召开第二十二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设置大会报告、行业领袖论坛、研发总监对话、青年论坛等5个技术专题等内容,从科技与产业的角度,探寻我国方便食品行业如何纾解压力,持续把握定力,永葆创新活力。截至会议结束,全网累计观看量达266.47万人次。

(三)科普活动

1月,学会持续第11年举办“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陈君石、孙宝国、吴清平、陈坚、任发政等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十余位权威专家,针对2021年食品安全与健康九大热点进行了科学解读,相关信息首次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通讯》中刊登。截至活动结束,全网观看量达66万人次。同时,学会持续第4年与中国科协科普辟谣平台联合发布“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为清朗网络空间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3月,学会完成的《益生菌及真菌类保健食品》系列科普视频入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大家谈”优秀科普宣传作品。

1-8月,学会在中国科协和国务院食安办的支持下,邀请业界33位专家对《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进行修订,并于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周主场活动开幕式正式发布,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夯实食品安全科普工作根基。

9月,学会持续第11年承办“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 中国科协主题日活动”,启动学会“食品安全进万家”科普品牌活动,现场解读《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修订版)》,为未来科普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方法和思路。

9月,学会积极参与2022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开展面向公众的、以“让食品安全‘晒’在阳光下”为主题的科普展区,学会理事长孙宝国院士现场向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同志介绍学会展区。同时,10余位行业专家现场互动,向公众传递食品科学科普知识,展示科技赋能食品产业发展的诸多成果。

9月,在2021年全国科普日期间,学会开展“食品安全进万家-进餐饮”品牌活动,以肯德基门店的“餐盘纸”为载体,以“保障食品安全  享受舌尖美味”为主题,累计发放1673万,有效传播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9-12月,学会与与中华儿慈会、中诚公益三方联手打造“‘益童陪伴’下一代关爱计划”项目,首次将科普工作深入到儿童青少年,在食育工作中迈出坚实第一步。面向全国100余所小学录制科普课程,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将食品科学知识传递给3-5年级的小学生们。此项活动已在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宜春市的20所学校开展线下体验活动,共计 38550 名学生参与互动。

(四)技术经济融合

1-12月,学会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助力“科创中国”落地实施。围绕“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吕梁市、运城市、长沙市、菏泽市等重点功能性食品产业需求,建立3个专家工作站,发布70项科技成果,完成51项技术需求解析及研发方案、52项科技成果产业化方案、8项科技成果评价,实现2项技术需求对接签约和1项成果转化。学会“科创中国”工作获时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表扬。

1-12月,学会聚焦行业热点,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召开多场专业研讨会,包括中国乳业科技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乳铁蛋白与免疫力专家研讨会、益生菌科技与产业创新论坛等。全网累计观看量达1000万人次。

1-12月,学会组织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开展科技成果评价与项目论证工作,助推创新成果有效转化。

1-12月,学会持续推进3项食品科技基金项目,加强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对行业形成重要指引。

(五)表彰奖励

3-12月,学会以科技创新奖为平台,服务科技工作者。2022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包括技术发明奖、技术进步奖、产品创新奖等3个专项奖,共受理申报118项。通过初评推荐、专业评审、综合评审、入围一等奖答辩、奖励委员会批准、网上公示等6个程序,共有49个项目分获一二三等奖,并于学会第十九届年会上举行“云颁奖”。

(六)人才培养

1月,学会组织召开“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1-2023年度)项目”遴选评议会,来自江南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的两位青年科学家成为本届被托举人推荐人选。10-11月,学会连续第六次获得“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立项资格,经公开申报、资格审核、函评和会评,最终确认5位优秀青年人才成为本届被托举人推荐人选。

7-12月,学会设立会士制度,根据学会《会士条例》,2022年授予陈君石等院士专家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士”,并在第十九届年会开幕式上举行授予仪式。

11月,学会2名青年科学家——江南大学范大明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毛相朝教授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其中,由学会推荐的范大明教授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成为我国食品领域首个获此殊荣的青年科学家。

1-12月,学会深入推进食品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共完成28个专业的自评报告审核、153个专业的认证申请审核、18个专业进校考查、12个专业中期审核工作,并完成《食品类专业2023-2025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规划》,为后续认证工作明确了制度框架。

1-12月,学会持续开展食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工作。来自北京、上海、河南、湖南、福建、山东、黑龙江等省市的126人申报,通过严格的三审及统一笔试、面试等程序,本年度117人取得相应技术级别。此项工作对企业技术人员的人才储备及科技价值的发挥起到重要支撑。

1-12月,学会以中国科协“女科技工作者组织创新试点建设”项目为依托,组织为女科技工作者办实事调研,并通过组建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引领食品科技领域女科技工作者助力我国实现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战略性转变。

3-12月,学会分别与IFF中国、盼盼食品集团、李锦记酱料集团、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在全国范围内主办7项学生创新活动(包括6项食品产品创新大赛和1项益生菌科普知识竞赛),来自全国145所食品院校的1.3万名师生踊跃参加。系列创新活动在科技与企业、教学与实践有效对接的同时,亦为食品行业培育了未来。

10-11月,在第21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上,学会名誉副理事长饶平凡教授获得“杰出贡献奖”并继任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新一届执委会执委;由学会推荐的2位中国科学家李宁和王强被增选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截至目前,由学会推荐并成功当选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的中国科学家共计16位;推荐1名青年科学家荣获“青年科学家奖”,至此,学会已成功推荐4名青年人才荣获该奖项。

五、会员服务

学会会员管理与战略发展部负责会员的发展与服务。

针对会员的服务,主要包括:在年会、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方便食品大会等重要会议为会员提供注册优惠;向高级会员、单位会员免费发放《中国食品学报》和各类学会出版刊物及《食品工业发展报告》(2021年度)。同时,面向会员的工作还包括开展食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参与相关单位的科技成果评价及技术咨询等活动。面向单位会员还开展了科普教育基地的申请。

5月,学会会员服务系统正式上线,为会员创建无时不在的连接。也正式开启学会利用数字化模式联系会员、服务会员的新阶段。学会理事长孙宝国,副理事长朱蓓薇、吴清平、陈坚、任发政、谢明勇,常务理事陈卫、单杨等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全国食品科技工作者发来寄语。

六、期刊出版

学会主办的中文学术期刊为《中国食品学报》,是代表我国食品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在业界形成重要影响的学术类期刊。《中国食品学报》最新影响因子2.219,位居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第五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即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被中国科协评价为社会效益优秀。目前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DC)、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化学文摘》(CA)、《食品科学与技术文摘》(FAST)、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数据库》(JSTChina)等收录期刊。

与中国食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技术类期刊《中外食品》,指导行业变革与未来发展。读者群面向相关政府部门、食品行业组织、食品企业和专家学者等。

七、组织建设

2022年,学会召开2次理事长办公会,1次理事会、2次常务理事会会议,2次监事会会议,为学会2022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支撑。2022年全年,学会完成益生菌、酶制剂两个分会的换届工作,成立预制菜专业委员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

八、财务报告

本年度学会总收入3854.22万元,其中:会费收入150.58万元,业务收入3703.64万元。总支出3340.37万元,其中业务活动成本及管理费用3277.40万元,税金62.97万元。

九、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8号9层

邮箱:cifst@126.com

十、大事记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科技界思想政治引领

1. 1-12月,学会党委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会党委、理事会、学会办事机构三个层面掀起学习热潮。通过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学会副理事长谢明勇院士进行宣讲,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 1-12月,学会充分发挥功能型党委作用,定期召开党委会,统一思想认识,集中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推动学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并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3. 5月,在学会党委的领导下,由多位学会青年委员会党员专家组成的“科技服务团”,与湖南省地方食品企业“云端”对接,通过一对一的深入交流,凝练真需求、解决真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自立自强”的科学家精神。

4. 6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意识形态工作制度》由学会七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后施行。以推动学会功能性党委更好地发挥政治引领,扎实推进学会意识形态工作落地落实。

5. 9月,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全国科普日北京主会场活动期间,学会多位党员专家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为期1周的“党建+科普”特色活动,为小朋友们提供“科学小实验”互动平台,以增长食品科学相关知识。

(二)完善组织工作体系,为学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1. 1-12月,学会在党委的领导下,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前置审议、会议决定的原则,做到依章依规办会。并通过党委会、理事长办公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会议等工作流程,决策学会重大事项。

2. 3月、9月召开理事长办公会、监事会会议。在疫情常态化下,6月、11月以视频会议及现场会议方式,召开一次理事会、两次常务理事会会议,为学会2022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利保障。

3. 1-12月,学会完成益生菌、酶制剂两个分会的换届工作,成立预制菜专业委员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

(三)深化决策咨询,加大政策支撑的话语权

1. 3月,学会首次深度参与“两会”提案准备工作,通过食品领域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提交4份提案,提升学会建言政策能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 3-9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的支持下,学会连续第九年作为牵头单位编写并出版《食品工业发展报告》(2021年度),内容新增“案例篇”,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3. 5-11月,学会首次承接中国科协“全国学会智库建设实践研究项目”,通过打造稳定、专业的高端智库人才队伍和高效的智库工作团队,探索建设中国食品科技智库实施路径。

4. 6月,学会获批“中国科协2022年决策咨询专家团队建设试点单位”。成立学会食品保障战略、食品科技创新、食品营养与安全决策咨询专家团队,由孙宝国、陈坚、谢明勇院士分别担任团队首席专家,以汇智资政、高质量服务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

5. 1-12月,学会承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调研项目,研究构建“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株数据库”,并为卫健委开展的菌种名单更新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及行业意见。承接卫健委“国内外可食用菌种管理对比研究”“加工食品游离糖含量本底调查及摄入量再评估”等项目,以科学严谨务实的工作为“三新”“三减”在食品工业的落地实施提供有效支撑。

(四)强化学术引领,铸牢产业发展根基

1. 4月,学会第十八届年会首次以线上形式召开,5位院士、140余位报告人与全国食品科技工作者相聚“云”端,16场“云”论坛从多角度聚焦科技前沿与热点。截至会议结束,全网累计观看量520万人次。

2. 6月,学会召开《中国食品学报》第四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并首次设立青年委员,通过组约前沿与热点专栏文章,抢占学术制高点,持续提高科技话语权。

3. 9-12月,学会面向国内食品类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等,广泛开展食品行业科技进展征集活动。经专家评审,共有11个项目入围“2022年度中国食品科技十大进展”,并在第十九届年会期间进行发布。

4. 12月,学会第十九届年会在线上成功召开,6位院士、150余位报告人与食品科技领域专家学者共聚“云”端,通过3大权威报告、19场分专题,共享科研成果,共议前沿问题,共谋发展路径。截至会议结束,全网累计观看量超430万人次。

5. 1-12月,学会发布益生菌“量效关系”、后生元科学综述两大学术成果,发布《乳品与儿童营养共识》(详细版)专著;发布“乳脂肪球膜及其配料的科学共识”“植物基食品的科学共识”“母乳科学与婴幼儿配方食品制造技术六大研究热点”“赤藓糖醇的科学共识”等4个科学共识;发布《食品营养与健康白皮书(冬奥篇)》《食品工业食品安全知识需求调研报告》《食品安全最佳实践白皮书(2021-2022年)》《中国谷物早餐白皮书(2021年)》等4本科技白皮书;发布“2021-2022年中国方便食品行业科技进展与创新趋势”。以多元化的方式,为食品产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6. 1-12月,学会承接中国科协“2022年度分领域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负责牵头组织实施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分级目录认定及发布工作。遴选入库专家222位,几乎涵盖所有食品相关双一流建设高校和相关科研院所。共征集候选期刊311种(中文刊56种、英文刊255种),涉及35个国家。分级目录将于2023年上半年发布。

(五)加速科技经济融合,促进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

1. 8月,学会在杭州组织召开第十七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来自国内外15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代表参会,通过最具前瞻性的近50个精彩报告及企业交流,强化科技与产业对接。

2. 10月,学会在大连召开首届中国预制菜产业科技创新大会,通过“特邀报告+主题报告+参观调研”等丰富内容,助推我国预制菜产业的科技创新,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3. 11月,学会在线上召开第二届植物基食品创新发展论坛,会议聚焦当前我国植物基食品产业发展中的科学问题与产业瓶颈。截至研讨会结束,全网累计观看量达331万人次。

4. 12月,学会在线上召开第二十二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设置大会报告、行业领袖论坛、研发总监对话、青年论坛等5个技术专题等内容,从科技与产业的角度,探寻我国方便食品行业如何纾解压力,持续把握定力,永葆创新活力。截至会议结束,全网累计观看量达266.47万人次。

5. 1-12月,学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解决或解读行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标准法规问题,服务于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承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22项;累计立项制定29项团体标准,已发布10项,19项起草中;提出行标立项申请共计16项。并针对单位会员提出的多项标准法规咨询予以回复,解决了行业亟需。组织国际专家,推动食品用香料天然提取物科学管理,促进国内外法规管理的深度对接。

6. 1-12月,学会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助力“科创中国”落地实施。围绕“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吕梁市、运城市、长沙市、菏泽市等重点功能性食品产业需求,建立3个专家工作站,发布70项科技成果,完成51项技术需求解析及研发方案、52项科技成果产业化方案、8项科技成果评价,实现2项技术需求对接签约和1项成果转化。学会“科创中国”工作获时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表扬。

7. 1-12月,学会持续推进3项食品科技基金项目,加强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对行业形成重要指引。

8. 1-12月,学会聚焦行业热点,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召开多场专业研讨会,包括中国乳业科技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乳铁蛋白与免疫力专家研讨会、益生菌科技与产业创新论坛等。全网累计观看量达1000万人次。

9. 1-12月,学会组织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开展科技成果评价与项目论证工作,助推创新成果有效转化。

(六)优化顶层设计,开拓新时代科普新格局

1. 1月,学会持续第11年举办“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陈君石、孙宝国、吴清平、陈坚、任发政等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十余位权威专家,针对2021年食品安全与健康九大热点进行了科学解读,相关信息首次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通讯》中刊登。截至活动结束,全网观看量达66万人次。同时,学会持续第4年与中国科协科普辟谣平台联合发布“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为清朗网络空间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2. 1-8月,学会在中国科协和国务院食安办的支持下,邀请业界33位专家对《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进行修订,并于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周主场活动开幕式正式发布,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夯实食品安全科普工作根基。

3. 3月,学会完成的《益生菌及真菌类保健食品》系列科普视频入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大家谈”优秀科普宣传作品。

4. 9月,学会持续第11年承办“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 中国科协主题日活动”,启动学会“食品安全进万家”科普品牌活动,现场解读《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修订版)》,为未来科普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方法和思路。

5. 9月,学会积极参与2022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开展面向公众的、以“让食品安全‘晒’在阳光下”为主题的科普展区,学会理事长孙宝国院士现场向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同志介绍学会展区。同时,10余位行业专家现场互动,向公众传递食品科学科普知识,展示科技赋能食品产业发展的诸多成果。

6. 9月,在2021年全国科普日期间,学会开展“食品安全进万家-进餐饮”品牌活动,以肯德基门店的“餐盘纸”为载体,以“保障食品安全  享受舌尖美味”为主题,累计发放1673万,有效传播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7. 9-12月,学会与与中华儿慈会、中诚公益三方联手打造“‘益童陪伴’下一代关爱计划”项目,首次将科普工作深入到儿童青少年,在食育工作中迈出坚实第一步。面向全国100余所小学录制科普课程,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将食品科学知识传递给3-5年级的小学生们。此项活动已在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宜春市的20所学校开展线下体验活动,共计 38550 名学生参与互动。

8. 1-12月,学会以政府项目为抓手,提升科普供给能力。承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系列项目,邀请200余位专家撰写50余篇食品安全风险解析和消费提示,创作5部食品安全消费提示科普动漫,为政府部门开展风险交流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典型案例。尤其是“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在学会官微发布会后一周内阅读量达6.5万人次。对保健食品领域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进行科学解读,并制作成动画和漫画,通过直播平台、主流媒体等多渠道传播,全网累计阅读量达400万次。

(七)提升会员服务,精准对接科技工作者需求

1. 1月,学会组织召开“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1-2023年度)项目”遴选评议会,来自江南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的两位青年科学家成为本届被托举人推荐人选。10-11月,学会连续第六次获得“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立项资格,经公开申报、资格审核、函评和会评,最终确认5位优秀青年人才成为本届被托举人推荐人选。

2. 3-12月,学会以科技创新奖为平台,服务科技工作者。2022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包括技术发明奖、技术进步奖、产品创新奖等3个专项奖,共受理申报118项。通过初评推荐、专业评审、综合评审、入围一等奖答辩、奖励委员会批准、网上公示等6个程序,共有49个项目分获一二三等奖,并于学会第十九届年会上举行“云颁奖”。

3. 5月,学会会员服务系统正式上线,为会员创建无时不在的连接。也正式开启学会利用数字化模式联系会员、服务会员的新阶段。学会理事长孙宝国,副理事长朱蓓薇、吴清平、陈坚、任发政、谢明勇,常务理事陈卫、单杨等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全国食品科技工作者发来寄语。

4. 7-12月,学会设立会士制度,根据学会《会士条例》,2022年授予陈君石等院士专家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士”,并在第十九届年会开幕式上举行授予仪式。

5. 11月,学会2名青年科学家——江南大学范大明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毛相朝教授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其中,由学会推荐的范大明教授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成为我国食品领域首个获此殊荣的青年科学家。

6. 1-12月,学会深入推进食品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共完成28个专业的自评报告审核、153个专业的认证申请审核、18个专业进校考查、12个专业中期审核工作,并完成《食品类专业2023-2025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规划》,为后续认证工作明确了制度框架。

7. 1-12月,学会持续开展食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工作。来自北京、上海、河南、湖南、福建、山东、黑龙江等省市的126人申报,通过严格的三审及统一笔试、面试等程序,本年度117人取得相应技术级别。此项工作对企业技术人员的人才储备及科技价值的发挥起到重要支撑。

8. 1-12月,学会以中国科协“女科技工作者组织创新试点建设”项目为依托,组织为女科技工作者办实事调研,并通过组建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引领食品科技领域女科技工作者助力我国实现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战略性转变。

9. 3-12月,学会分别与IFF中国、盼盼食品集团、李锦记酱料集团、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在全国范围内主办7项学生创新活动(包括6项食品产品创新大赛和1项益生菌科普知识竞赛),来自全国145所食品院校的1.3万名师生踊跃参加。系列创新活动在科技与企业、教学与实践有效对接的同时,亦为食品行业培育了未来。

(八)打造国际高端智库,彰显国际影响力

1. 6月,学会连续第13次携手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共同主办2022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得到中国科协与五大部委及多个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大会邀请到近百位国内外权威专家学者及企业家,特别设置了10大权威报告、8大专题会议、1场企业家高峰对话以及1场培训班等板块。首次采用纯线上+中英双语直播方式,以全媒体融合手段聚合多种传播形式,使科技之声传播更广、触达更深。截至会议结束,全网累计观看量达415万人次。

2. 10-11月,在第21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上,学会名誉副理事长饶平凡教授获得“杰出贡献奖”并继任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新一届执委会执委;由学会推荐的2位中国科学家李宁和王强被增选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截至目前,由学会推荐并成功当选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的中国科学家共计16位;推荐1名青年科学家荣获“青年科学家奖”,至此,学会已成功推荐4名青年人才荣获该奖项;由学会推荐的3项中国企业产品获“全球食品工业奖”。

Start at 2015-10-19 10:30 AM